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激活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惠欣宇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我校人文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受到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邀请,3月28日,副院长尹妮、艺术系副主任徐作梅带领环境设计专业师生调研小组一行赴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铁王村对村内闲置砖瓦房改造项目展开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乡村闲置资源活化利用,以专业力量助力村风村貌提升。铁王镇镇长杨娅倩、铁王村包片领导朱锐皎全程陪同,双方就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元素、激活闲置空间、赋能乡村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研团队抵达铁王村后,在杨镇长的引导下,首先对村内闲置砖瓦房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些建筑部分结构保存完好,但因长期无人使用而逐渐荒废,环境设计专业王冠老师带领学生使用激光测距仪、无人机等设备,对房屋的尺寸、结构、采光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系统测量与记录,同时通过多角度拍摄留存影像资料,为后续方案设计奠定数据基础。尹妮提到,闲置砖瓦房承载着村民的集体记忆,改造既要保留乡土肌理,又要注入现代功能,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随后,杨镇长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铁王村的特色资源。该村不仅有为伊利提供原料的乳业公司,同时也是番茄种植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基础扎实,但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域内不仅有著名的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还有桃渠塬革命旧址,这些文化遗产是铁王村的‘根’与‘魂’,通过设计赋能,让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使得文化遗产借助设计解码历史底蕴,激活设计灵感。

在后续的规划研讨中,双方围绕“文化引领、产业联动、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展开热烈讨论。王冠老师提出“分级改造”设想,对结构稳固的砖瓦房改造为乡村文化馆、非遗工坊等公共空间;部分建筑则可转型与乳牧业体验、番茄采摘等农旅项目形成联动。徐作梅副主任进一步建议,通过墙体彩绘、景观小品等艺术介入方式,将秦汉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视化的乡村标识系统,打造“一村一景”的文化长廊。

杨镇长对调研团队的专业构想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镇政府将全力支持校地合作项目落地,以闲置房改造为切入点,构建‘文化+产业+生态’的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尹妮表示,此次调研既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学院将组建师生联合设计团队,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兼具文化性、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的改造方案,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此次调研活动标志着人文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领域迈出坚实一步。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师生们不仅积累了乡村建设的实战经验,更深刻体会到设计赋能乡村的社会价值。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通过真题实做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创新设计激活乡村资源,助力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为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愿景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实现以设计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图/文  人文艺术学院

Copyright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版权所有

校址: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路57号

电话:029-62976698 

陕ICP备14010968号-1

友情链接: